1931年4月,费迪南德•保时捷创办了保时捷发动机汽车设计顾问公司。同年,在位于纽伦堡的Zuendapp工厂内,第一台保时捷Typ 12样车完工。1932年,Zuendapp又制造了三台样车,已生产的4台Typ 12样车中,有两台已经损毁,保时捷留存的一台也在1944-1945年间盟军轰炸斯图加特时期被毁坏。现存的唯一一台Typ 12样车被收藏在纽伦堡的工业文化博物馆中。
『保时捷设为Zeundapp设计的Typ 12车型,使用19kW发动机,时速可达80公里』
『1931年保时捷公司设计的Typ 12车型位于纽伦堡Zuendapp工厂生产出第一台样车』
1933年代号为保时捷Typ 32,采用后置风冷四缸水平对置发动机、管状框架结构、曲柄摇臂前悬挂、摆动半轴后悬挂,这款车的基本结构已经和后来的KdF-Wagen非常接近。样车一共生产了三台,其中两台采用人造皮革半软顶车身,另外一台的硬顶版。
『1934年生产保时捷Typ 32样车,采用风冷4缸水平对置发动机』
『Porsche type 32』
1933年柏林车展上,希特勒提出了国民车计划,希特勒向保时捷提出要求,为德国民众设计一款汽车。根据希特勒的要求,该车需提供两个成年人和三个儿童的乘坐空间,最高时速达到100公里,以满足高速公路行驶需求,平均油耗不高于百公里7升,售价要控制在1000马克之下。
『希特勒亲手绘制了“人民汽车”的草图』
1936年2月24日,两台Typ 60样车——代号V1的轿车版和V2敞篷版才在戴姆勒-奔驰柏林展厅公之于众。另外还有三台VW-3系列原型车都是于1935-36年间在保时捷斯图加特私人工厂里完成的,这些车都是基于NSU原型车打造。
『1935至36年间在保时捷斯图加特工厂里完成了三台VW3原型车』
『1936年费里·保时捷在图宾根驾驶一台V2敞篷版原型车』
VW-3系列车型测试成功后,戴姆勒-奔驰在辛德芬根工厂生产了30台试装车,内部代号为VW 30(29台轿车、一台敞篷)。1937年复活节开始路试,最终证明发动机非常可靠。所有车辆累计行驶了240万公里。整个路试花费了大约170万德国马克。
『1937年VW 30测试测的结果表明其设计非常可靠』
『1937年在戴姆勒-奔驰辛德芬根工厂生产30台VW 30测试车完成了100万公里的测试』
『1937 VW30在Grossglockner进行道路测试』
『1937年费迪南德·保时捷与一台VW30原型车』
『1937年VW 30原型车,当时车辆尾部还没有后风挡』
1938年起,车身制造商Reutter开始生产VW 38车型的钢制车身、前铰链车门、前后保险杠。由于当时弧形玻璃生产成本高、产量低,那时甲壳虫还采用分离式尾窗。它采用管状框架结构,金属地板,弹簧减震,后置985cc风冷水平对置发动机。最高时速100公里,最大功率18kW,空载质量750kg。
『1938年生产的VW38车型确定了国民车的最终样式』
『1938年制造的敞篷版样车,总共生产了12台』
保时捷公司的主设计师埃尔文•柯曼达继续完善了甲虫状的车身,工程师弗朗兹•克萨韦尔•莱姆斯匹斯负责制造水平对置发动机,同时还设计了VW商标。
同时“人民的汽车”这一概念也有了正式的名称——KdF-Wagen。KdF取自Kraft durch Freund(快乐就是力量),这是当时德国劳工阵线下属的度假组织的名称。
『1938年,国民车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KdF Wagen』
『1938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当天,保时捷博士向希特勒演示“国民车”的模型』
『1938年费迪南德·保时捷与一台VW38原型车』
『1938年小批量生产的VW 38车型驶过勃兰登堡门』
1938年5月26日,对大众汽车抱有极大热情的希特勒在法勒斯雷本为大众工厂奠下第一块基石,此后这里便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同年7月1日,KdF汽车城建成。约一年后KdF-Wagen正式交车。
1939年2月的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展出。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对大众车做了报道,讥讽之为“Beetle”,大众车因此而得名“甲壳虫”,这一形象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1939年2月的柏林汽车博览会』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Ivan Hirst 少将从废墟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指挥官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式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饶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1946年,战后的第一台甲壳虫诞生。此后两年,甲壳虫产量缓慢提高。
『1946年在英国人的管理下,大众工厂生产了9台指挥官车』
『1949年在Karmann工厂开始生产敞篷版甲壳虫』
『1946年,大众工厂逐步恢复生产,3月时已经生产了1000台甲壳虫』
『1946年生产线上第一万台甲壳虫的车身』
『1946年第一万台甲壳虫下线』
『1950年第10万台甲壳虫下线』
『1955年第100万台甲壳虫下线』
『1955年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庆祝100万辆甲壳虫下线』
『1955年8月5日下线的金色涂装的第100万台甲壳虫』
60-70年代间,除了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总部,德国埃姆登工厂、汉诺威工厂、英戈尔施塔特的汽车联盟工厂、奥斯纳布吕克的Karmann工厂也都生产过甲壳虫。同时甲壳虫的生产线也延伸到海外。1964年起,大众在墨西哥建厂生产甲壳虫。
『乘风破浪漂洋过海远销美国市场』
另外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哥斯达黎加、印度尼西亚、南斯拉夫、爱尔兰、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尼日利亚、秘鲁、菲律宾、葡萄牙、新加坡、南非、泰国、乌拉圭、委内瑞拉,都以不同方式组装生产甲壳虫。
『铁路车皮上等待发货的甲壳虫』
1965年VW1600TL型甲壳虫车面世,两年后加配自动变速器的大众VW1600也相继问。尽管风头一时无量,但在初期,该车只是被称为“大众汽车1型”,直到1967年,该车才被正式被称为“甲壳虫”,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了命名。
『1965年大众工厂内庆祝第一千万台甲壳虫下线』
1972年2月17日是大众汽车和甲壳虫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一台编号为15007034的浅蓝色甲壳虫成为大众汽车人的骄傲。甲壳虫取代福特T型车,成为全球总产量最大的单一车型。
『1972年2月第15007034下线,大众工厂的工人手持福特T型车的模型向它作别』
『1972年第15007034台甲壳虫下线,时任大众总裁的诺德霍夫发表讲话』
1974年7月1日,沃尔夫斯堡生产的第11916519台甲壳虫驶下生产线,这是这里生产的最后一台甲壳虫。大众汽车宣布沃尔夫斯堡工厂开始生产一款全新的前驱轿车作为甲壳虫的接班人,这款车就是高尔夫。
『1974年编号为11916519的甲壳虫下线,这是沃尔夫斯堡工厂出产的最后一台甲壳虫』
1978年1月19日,埃姆登工厂也生产了最后一台黄色的甲壳虫,编号1182034030。至此,甲壳虫的生产全部转移到欧洲以外地区。
1981年5月15日,墨西哥大众工厂内人们为第2000万台甲壳虫举行了下线仪式。
『1981年,第2000万辆在墨西哥下线』
2003年7月30日,一台水蓝色的甲壳虫完成最后一道生产工序,随即这台车便运往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城作为永久收藏。这是全球最后一台老甲壳虫,车辆编号为21529464,这个数字记录了甲壳虫65年的辉煌。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台编号为21529464的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老甲壳虫正式停产』
『2003年生产的最后一台甲壳虫被存放在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城』
关于外形的变化,最明显的要数后风挡玻璃。1953年之前生产的甲壳虫,由于曲面玻璃工艺难度的限制,后风挡被一分为二,被称为Pretzel Beetle(Pretzel是一种8字形的面包)。1953年之后,甲壳虫终于换上了一整块的后风挡玻璃,因此被称为oval Beetle(小椭圆)。1957年大众汽车又扩大了后风挡的面积并且风挡玻璃出现了棱角,昵称为Rectangle Beetle(小方块)。因此根据后风挡的形状,可以大致猜出这台车的生产年代。
生产年限: |
1974年 |
价格: |
¥666万 |
生产年限: |
1976年 |
价格: |
¥666万 |
生产年限: |
2000年 |
价格: |
¥1.5万 |
生产年限: |
1996年 |
价格: |
¥5万 |
生产年限: |
2000年 |
价格: |
¥1万 |